English

学生干部谁来当

1998-09-2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实习生 赵婷婷 我有话说

9月1日,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98级新生。注册在高一(6)班的50名学生中,有41名同学在原来的班级中担任过班长、团支书等主要学生干部,现任班长汤宇虹和团支书江宁等七人则担任过6年以上。据教务主任孙福生老师介绍,在师大附中这样的市重点中学,每年新生的情况基本如此。

在我国,学生干部长期集中在成绩优秀的少数人身上的现象非常普遍。这些学生在长期的干部工作中受到了锻炼,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、筹划能力、社交能力,并且集体荣誉感强、纪律性高。中央教科所胡教授认为,担任学生干部是孩子们社会化的一个过程,它能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感,锻炼孩子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,促使他们关心他人,并能开阔他们的眼界。这些独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。因此,干部的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。

但同时,一个孩子若长期担任学生干部,也很可能会对他产生负面影响。教育社会学专家上官子木经过长期的研究指出,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,如虚荣心、嫉妒心、喜表扬、怕批评、自尊心过盛、自我中心等,并且这些孩子常为了讨老师、同学的喜爱而压抑自己的个性,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。某学校的一次期末考试中,一个班级中竟有三名成绩一贯优秀的班干部(包括班长)在学校三令五申之后作弊。问及原因,原来是怕考不好,在老师、家长面前不好交代,在同学面前丢面子。长期担任班干部,使这些孩子长期被置于老师的助手、同学的楷模的位置,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。

从另一方面讲,由于少数学生长期占据了干部的位置,其他同学接受这方面锻炼的机会则相对变小了。有相当一部分人,在学生时代从未担任过任何班干部,而这段时间正是一个人性格、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,这一时期从事集体工作的空白,对他们组织能力、社交能力乃至性格等的发展所产生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。

总的来说,学生干部长期集中在少数人身上,不论是对他们自己,还是对其他同学来说都是不利的。

既然如此,为什么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学生干部总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。即使在近些年,民主选举学生干部逐渐普及后,这种现象仍很普遍呢?对此,上官子木明确回答说:“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旧的教育观念。”

一位有着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市重点中学的老师说:“我挑选班干部就是要找那些最能辅助我开展班级工作、学有余力的同学。”这种观点在教师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。那么,在学生心中,班干部应该是怎样的形象呢?北京光华路三小、一二八中、展览路三小的陈博、王政杰、陈川等几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虽然不尽相同,但都不约而同地把学习成绩优秀作为一个必要条件。老师的观点无形中影响了学生,所以不论是老师指定,还是同学选举,我们校园里的小干部总是会集中在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。

今天,素质教育在我国已达成了基本的共识,当我们以素质教育的眼光重新审视这种观点时便不难发现,我们对学生干部的传统定义中,过多的强调了其作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方面的作用,而忽视了它对于个人性格、能力等方面养成所起的独特作用。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,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。在学生干部的选任上,则应淡化选拔意识,给所有的孩子创造机会,使学生干部人人可当,使他们在从事集体工作的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锻炼。

干部轮换制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很好形式。北京市大兴县黄村七中的孙艳杰老师在这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尝试。她所带的班级从初二开始实行班干部轮换制,每月经学生自荐、选举产生一位班长,班长再自主组成一届班委,由他们负责管理班级的日常事物和组织班级活动,同时每天还有一位由同学轮流担任的“一日班主任”来监督和辅助班委们的工作,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有机会当班干部。这个班级在学校日常的卫生、纪律评比中常常是名列前茅,并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、德育先进班级和学习优胜班级。其他任课老师也反映说这个班级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,自主能力较强。

孙老师说:“刚开始,我对这种做法也不是很有信心,但事实证明,每个孩子都有担任集体工作的愿望和能力,只要教师组织、引导得法,班干部轮换制不仅不会打乱班级的正常秩序,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结互助精神,进而推进班级工作的开展。”当记者问到在新接的班级中是否还要推行这种作法时,孙老师毫不犹豫地说:“当然要搞,因为孩子们需要。”

是的,素质教育我们已经讲了十多年,说到底,不就是要提供给孩子们所需的教育吗?目前我国学生干部集中在少数人身上的作法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。新学期伊始,每位有志于投身素质教育的班主任不妨重新考虑一下:学生干部谁来当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